第五章 需求与消费者行为

当我们平衡各种需求时,就是在做出决定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

A 选择和效用理论

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假定:人们倾向于选择在他们看来最具价值的那些商品和服务。

效用,是指消费者如何在不同的物品和服务之间进行排序。效用不是可测量的数值,而是一种科学构想,经济学家用它来解释:理性的消费者如何用将其有限的资源分配在能改他们带来最大满足的各种商品上。

51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多消费1单位商品时带来的新增或额外的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某物品消费增加时,该物品的边际效用趋于递减。

52效用的数字图表说明

总效用是从开始处累计起来的所有边际效用之和。

效用理论的历史

1738年,数学家观察到,在公平的赌博中,赢到的1美元的价值小于输掉的1美元。这说明人们厌恶风险,相继增加的美元给他们带来的是越来越少的真实效用。

哲学家边沁的建议:社会应该按照“效用原理”组织起来。

序数效用

只考察消费者对商品组合的偏好顺序。可以对各种情况进行排序,但不能衡量各种情况之间的数量差别。

B 等边际法则:每种物品每1美元的边际效用相等

最大满足或效用最大化的基本条件是等边际法则。

等边际法则:当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确定时,花费在所有商品最后1美元的边际效用相等时,消费者得到最大效用。(如果不相等,消费者就会花费在效用较多的地方,直到边际递减规律使相等)

注意:物品的不可分割性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例如购买私家车,由于无法分割成任意细小的部分,第一辆的效用很大,第二辆则很小)

边际效用比率:边际效用除以价格,也即1美元的边际效用。

53为什么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随着价格上升,边际效用比率降低(边际效用/价格),消费者将减少对该物品消费,按照边际递减原理,边际效用提高到与其他商品相等,实现等边际法则。

54 闲暇与时间的最佳配置

花费在不同的休闲或者学习活动上的最后一分钟得到相同的娱乐或知识量时,则活动是最有效的。

消费者是奇才么

消费者的爱好和行为具有相当强的共性,并在总体上都能选择最偏好的商品。同时,我们需要警惕那些非原则或非理性的消费倾向。

C 另一种分析方法: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55 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当某一物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倾向于用其他物品来替代变得相对昂贵的该物品,从而更便宜的获得满足。

56 收入效应

当货币收入不变,物品价格上升就相当于实际收入下降(实际收入等于货币能够买到的实际物品或服务的数量。)

收入效应:物品价格变化通过对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影响,进而影响消费者对该物品的需求数量。

收入弹性的计算(117P

收入弹性,在其他条件(如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的百分比。高收入弹性的如空中旅行,低收入弹性的如食品与香烟。

也即: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收入变动

例如:已知某地2000年人口和人均消费量,人口每十年增长率,预计收入10年增长,收入弹性,求10年后总消费量。

10年后总消费量= 10年后人口数 X 10年后人均消费量

= 2000年人口数 X 10年增长率 X 2000年人均消费量 X (1+需求量变动)

= 2000年人口数 X 10年增长率 X 2000年人均消费量 X (1+收入弹性X收入变动)

推论:当一个物品占消费总额份额很小,且替代品难以获得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均很小,其需求则缺乏弹性。

D 从个人需求到社会需求

市场需求曲线是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的个人需求之和。

57需求曲线的移动

收入的上升会增加我们愿意购买的大多数物品数量(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必需品反应较小,奢侈品反应较大,劣品(如过时的黑白电视)的需求则降低。

(dd和ss代表个人的需求与供给曲线,DD和SS代表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

58替代品和互补品

如果物品A价格的上升,增加了物品B的需求,则说A与B互为替代品;降低了物品B的需求,则说A与B互为互补品,没有影响,则A与B互为独立品。

59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的经验估算

价格弹性,价格变化与销售量关系;收入弹性,收入变化与销售量关系。根据需求量,价格,收入和其他变量的市场数据可以推算弹性估算值。

60 上瘾物品的经济学

市场上存在有着内在价值的益品(如免费的公共教育)和与之相对的害品(如烟酒,毒品)。

上瘾物品是指消费欲望严重依赖过去的消费的物品。对于已经上瘾的人,其需求非常缺乏弹性。这些物品的消费会引发:损害健康,增加交通事故,退学,失业,家庭破裂和艾滋病高发。

严禁买卖上瘾物品的规定很可能会大幅提高价格,导致瘾君子在上面的花费大额增加,增加其替代品的消费,从而可能引发更多的偷窃,抢劫等案件,同时也会减少普通人第一次消费上瘾物品的几率。

可能的结论:如果政府放松管制,并将用于限制的资源用于治疗和心理咨询,那么上瘾物品的总成本都会降低。

61 价值悖论

没有什么比水更有,但水很少能交换到其他东西,钻石几乎没有任何价值,却能交换到大量其他物品。

水在整体上的效用并不决定它的价格和需求,相反,水的价格决定于它的边际价格——最后一杯水的有用性,由于水资源相对钻石较为丰裕,所以最后几滴水只能以很低的价格出售。

在经济学中,是边际效用这条尾巴摇动价格和数量这个狗身子。

商品的数量越多,它的最后一单位的相对购买愿望就小,对于水和空气来说,巨额的数量使其边际效用大大减小,从而降低了这些重要物品的价格。

62 消费者剩余

如价值悖论所表明的,用所标明的一种物品的货币价值来衡量该物品的总的经济价值可能是极端错误的。

消费者剩余:一种物品的总效用与其总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值。

由于消费者按照最后1**单位的价格支付全部单位的消费品,因此他们得到了成本之上的效用剩余。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某一物品的购买中所得到的超过他们为之支付的那部分额外效用。(这是因为消费者会一直购买物品直到所认可的价值等于所要支付的价格)**

63 消费者剩余的应用

在对一项公共设施进行评估时,需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运用消费者剩余决定一个经济行为(政府计划)的成本和收益的分析。

很显然,我们每个人都从未曾出力的经济世界中获得了利益

第五章附录 消费均衡的几何分析

无差异曲线 曲线上的点代表消费者所有的无差异组合,每一种组合你都有同等的意愿去得到。

替代规律 一种物品越是稀缺,它的相对的替代价值就越大;相对于变得充裕的物品,它的边际效用就会上升。

用减少某种物品来获得某种物品的数量之比,叫做替代率。随着在曲线上移动的距离原越来越短,替代率就越来越接近于无差异曲线的实际斜率(经过该点的切线斜率)。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两种物品的相对边际效用的度量,或者说两种物品的替代条件的度量。

在有多条曲线的无差异曲线图上,如同等高线,沿着同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动的人,从消费的变化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既不上升也不下降。当越过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时,满足水平也会随之变化。

在既定收入下,预算线(将不同的消费物品组合的点连接起来的一条向下倾斜直线)包括了正好花费完其收入的各种可能组合。预算线的斜率含义是在给定价格之下,消费者放弃一定数量物品得到其他物品数量之比。预算线也叫做预算约束

把无差异曲线(主观上所有无差异消费组合)和预算线(客观上既定收入下消费物品组合)放在一个图中,预算线与最高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就代表消费者可以达到的具有最大效用的无差异曲线。也即:消费者均衡在预算线与最高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处实现,在该点,消费者的替代率正好等于预算线的斜率,价格之比等于边际效用之比,消费者在花费两种商品上最后1美元得到的边际效用相同。

无差异曲线的两个重要应用在于考查两种效应:货币收入变化(预算线平移)和两种物品中的一种的价格发生变化(预算线斜率变化)。

在无差异曲线代表的偏好没有改变,货币收入和其中一种物品价格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某物品价格的变化导致预算线倾斜角度变化,预算线与最高无差异曲线切点变化,价格与相应物品购买量的组合点的连线,就是此种物品的需求随着价格变化而变化的需求曲线。(131)

Copyright © www.huweihuang.com 2017-2018 all right reserved,powered by GitbookUpdated at 2019-08-04 09:30:36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