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寡头和垄断竞争

A 不完全竞争者的行为

回顾:完全竞争,为数众多的企业生产一种完全相同的产品

垄断竞争,为数众多的企业生产略有差异的产品

寡头,行业为少数几家企业控制

垄断,一个企业单独生产一个行业的全部产品

市场力量:单个企业或少数企业控制某一产业或生产决策的程度。

113 市场力量的均衡

集中率:某产业规模最大几家企业产量所占总产量的百分比。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IHI):由一个市场中所有参与者所占市场份额的比率的平方进行加总而获得。完全竞争的HIHI接近零,完全垄断的则是10 000。

慎用集中率指标

由于传统集中率没有计算进口,限定在一个狭窄的行业内,在存在国际竞争以及受到其他行业竞争的市场中会夸大市场力量。

114 不完全竞争的实质

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的三个主要因素:

成本: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当最低平均成本相对应的产量水平出现在占该产业总产量的相当大的比例时,只有少数几个企业可以获利并生存下来,就容易形成垄断。

进入壁垒:当出现规模经济或政府限制时,一个产业的竞争者数量就会十分有限。

策略互动:寡头市场的新特征,当每个企业的经营战略取决于它的竞争对手时,就出现策略互动。

缺少竞争的刺激,寡头倾向于高价格和低质量,从而获取高额利润,同时又由于大企业往往承担巨额的研发费用,因而也并不总是可以得到额外利润。

115 不完全竞争理论 勾结寡头

当一个市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企业时,它们就可以在合作不合作之间选择。非合作方式共处:价格大战;合作方式:勾结起来瓜分市场或确定其他生产策略。

托拉斯:股份转给托管人集中控制。

卡特尔:生产相似产品的企业联合提高价格,限制产量。

由于勾结寡头们制定相同的价格和策略,一个企业的需求曲线和行业的需求曲线近似。(203)

当寡头可以互相勾结,使他们的共同利润达到最大时,考虑到他们的相互依赖性,他们就会以垄断者的价格和产量来获取垄断者的利润。

阻碍个勾结的因素:法律禁止;单个企业通过秘密降价来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国际贸易带来的国外企业的挑战。

屡次勾结而失败的案例:欧佩克,航空业。

116 不完全竞争理论 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

  • 相似点:许多的买者和卖者,自由进出行业,各企业把其他企业价格视为既定。

  • 不同点:完全竞争下,产品相同;垄断竞争下,产品有差别。

垄断竞争的例子:休闲食品,电脑器材,报刊亭,加油站。

产品存在差别,意味着每个销售者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来说,在某种程度上都有提高或降低价格的自由。产品差异化使得每个卖者面临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垄断竞争同样可以获得额外利润,但随着新企业的加入,每一个产量水平上的价格下降,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开始左移,直到需求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相切,达到该产业的长期均衡点,利润为零。(204)

在垄断竞争的长期均衡点,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但等于平均成本),经济利润下降到零,然而产量降低到理想的竞争水平(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之下。

(图10-4 完全竞争市场与其相比,由于单个企业无法影响市场需求,需求曲线dd完全具有弹性,呈水平直线,同时由于价格等于边际收益,因而MR与dd重合,也为平行直线,此时的长期均衡点位于直线MR与MC的交点,并且价格P=MC=MR)

垄断竞争会导致更多有差别的新产品出现,减少这种垄断竞争者数目可能会降低价格,但也减少了商品的种类,从而降低消费者的最终福利。计划经济国家就试图对于少量差别化产品实行标准化,如统一标准化的制服,导致消费者由于失去选择自由的高度不满

117 不完全竞争理论 策略互动

双头垄断市场:只有两家企业控制市场。最好的方法是估计每种行为会引起对方何种反应,然后从被认知的策略互动中找出利润最大化的方法。

与垄断和完全竞争情况不同,几乎没有一个简单的理论可以解释寡头的行为。

少数企业的竞争将一种全新的特征引入经济生活之中:它迫使企业考虑竞争者对于价格和产量变动的反应,并将策略问题带入市场。

118 博弈论

博弈论分析的是:目标相互冲突的两个或多个决策制定者的行为情况。

一些重要的结论如下:随着不合作以及竞争性寡头数量的增加,一个产业的价格和产量趋向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产出情况。

如果企业勾结,那么价格和产量趋向于垄断市场的情况。但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勾结协议更加难以付诸实施。

多数情况下,不存在寡头的稳定均衡,由于各种原因,策略互动可能导致不稳定的后果。

119 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是指企业通过控制的市场力量,将同样的商品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消费者。

通过对需求弹性较小的顾客提高价格,对需求弹性较高的顾客降低价格,可以得到更高的利润。

典型案例:保护主义的配额制导致的同样产品在不同国家的不同价格;航空业对不同顾客的细分市场提供不同价格;地方公用事业的“两部分定价”;由于国外需求比国内更有弹性而发生的倾销;降低顶级产品的级别并以较低价格出售赢得低端市场,同时不影响顶级产品的销售。(电信市场中的电话初装费,月租费等)

令人惊讶的是,通过对不同支付意愿的顾客进行价格区分,价格歧视往往会提高经济福利。

B 创新与信息

120 大公司的行为 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

公司的所有权往往分散给许多所有者,因此所有权和控制权通常是分离的。大公司的战略决策和日常运营往往交给领取薪水的职业管理者。

在绝大情况下,并不存在经理人员和股东之间的目标冲突,但仍有两个主要问题:高层经理人员会自定高薪,高管理费用和更好的待遇;经理人员倾向于保留利润以扩大规模,股东往往倾向于获得更多股息,甚至将公司由其他公司接管以获得收益。

理性和拍脑袋

经济学家往往把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经济分析前提,但由于现实中资源和信息的有限,追求最优本身会花费太多的时间,人们往往只能在不完全的信息或分析基础上做决策。

赫伯特·西蒙提出 有限理性:企业和消费者会努力做出好的决策,但不会为追求最好的决策而浪费资源。

企业往往用“成本定价”的办法确定价格:在一种产品的平均成本上加成一个固定比例来得到出售价格。

信息 创新与熊彼特经济学

经济学理论往往将完全竞争美化为最有效率的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者却将价格定得过高,并不顾产品质量。这种关于垄断的悲观性论调受到约瑟夫·熊彼得的挑战。他指出:经济发展的本质在于创新,而垄断是资本主义经济技术创新的源泉。

约瑟夫·熊彼特 浪漫主义的经济学家

个人经历的传奇性:奥地利王国最年轻教授,为了学生借书权利与图书管理员决斗,曾担任奥地利财政部长,之后任职于哈佛大学被最大的竞争对手凯恩斯主义所排斥。

主要功绩:建立了经济计量学的框架;《经济史分析》中对现代经济学起源的考察;《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和民主》中提出垄断在技术上的优势的熊彼得假说;发展了后来成为公共选择理论的 竞争的民主理论;不详的预见到,随着精英分子的不断觉醒,资本主义终将灭亡——今天的保守派已经在抱怨:福利国家将最终耗尽市场经济的全部活力。

121 信息经济学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打破了传统的静态经济分析,强调企业家和创新者的重要性,

信息经济学:由于信息的生产成本很高,再生产成本却很低,因而信息市场常常遭受惨重的失败。

公司不能占有其发明者的全部货币价值的情况被称为不可划拨性。发明的社会收益往往是发明者私人收益的许多倍。

信息的生产成本很高,复制成本却很低。因为存在发明者报酬的不可划拨性,可以预计私人的发明资助是不足的,尤其是基础研究。研究成果的不可划拨性和巨大的社会收益,导致大多数政府需要在卫生和科学等方面进行补助,并为这种创造性行为设置许多特殊的激励机制。

122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的目的是保护所有者的资源,以免他人在不对所有者或最初发明者进行补助的情况下进行复制和使用。

专利:政府授权在一定时间内垄断的使用一项发明成果。

通过创造知识产权,政府可以鼓励艺术家和科学家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造活动中,或者说提高了发明的可划拨性,从而激发创新。保护期限结束后,应该公开技术细节,以鼓励模仿和进一步创造。

123 互联网的两难境地

随着互联网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前期沉没成本较大,而边际成本接近于零,也同时导致完全竞争(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因为价格为零而无法存在。

一方面,从经济学论述的效率来看,价格应定在边际成本上,所有信息都应该以接近于零的价格提供给所有人;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零回报率机制会导致信息产品的利润激励大幅减少。

反对盗版的理由:知识产权的强化将提高使用权的专用程度。较大的市场份额同样会起到强化专用权的作用。

124 熊彼特假说

基于上述困境,熊彼特提出支持垄断的大胆假设:大企业在技术进步以提高现代生活标准上起到重要作用。

仔细的研究表明:个人与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同样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创新与市场力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由于大公司对于研究和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因而我们应小心断言“大就准坏”。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小企业和个人也做出了某些最富有革新性的技术突破,在行业的研发和开发费用中也占有较大份额。为了加速创新,一个国家必须维持多元化的组织和机制。

C 不完全竞争的利弊权衡

125 提高价格和产出不足的代价

完全竞争市场中,MC=P,价格是稀缺性的正确的经济标准和指标:衡量的是居民消费的边际效用和企业提供产品的边际成本。

一个垄断公司利用的是,他是某个产品或服务的唯一提供者。它将价格提高到边际成本之上,产量低于最有效率产量。

净损失:用来衡量缺乏效率造成的经济危害。由于垄断者提高价格降低产量而带来的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就会大于垄断者获得的垄断利润,这种经济福利的纯耗费就叫做净损失。

图示表示参见P212

126 干预的策略

弗里德曼:在以下三个罪恶中只有一个选择:不受管制的私人垄断,受管制的私人垄断和政府操作。

六种控制不完全竞争的主要手段:反托拉斯政策,鼓励竞争(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引入国外竞争),管制(专门机构对特定产业的监督),垄断的政府所有制,价格管制,税收。

结论

不完全竞争有很多类型,每个市场都有它的特殊性。

在不规范的企业之间注入强有力的竞争,几乎总能使这些破坏性代价降到最小的程度。消除进入与退出的壁垒和禁止勾结行为,是防止垄断竞价和鼓励快速创新的最有效的办法。

  • 消除政府对竞争限制。

  • 记住:关税是托拉斯之母。

  • 促进来自国外企业的有力竞争。

  • 尽可能使用拍卖和竞争性报价。

  • 不要怀疑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

  • 鼓励小企业向已有企业发起挑战。

Copyright © www.huweihuang.com 2017-2018 all right reserved,powered by GitbookUpdated at 2019-08-04 09:33:17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