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最有影响力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是联邦储备。联储的中心目标是将通胀稳定在较低的水平,同时致力于保持总产量的稳步增长、失业率的较低水平,以及金融市场的规范有序。如果供给过旺且价格抬高,提高利率以降温;经济疲软,市场不景气,降低利率以提高总需求,增加总供给并降低失业水平。

P501图26-1说明了联储在美国经济中的作用,以及它与银行、金融市场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A中央银行和联邦储备系统

252联邦储备系统

联邦储备系统的组织结构

历史和宗旨

19世纪,美国遭受金融恐慌的困扰。当所有人想要兑换现金时,由于现金供应量是固定的,而且小于银行的存款数量,人们发现银行不能全部如数兑换,银行倒闭和经济下滑就会随之产生。人们研讨对策,于是有了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案》

联邦储备系统,由12各地区的联邦储备银行组成,这些银行设立时的主旨是保证不同地区银行平等的发言权,防止中央银行权力过分集中。现在,每个联邦储备银行都参与全国范围支付体系的运作,发行硬币或纸币,监督地区内其他银行。

联储的主要宗旨是:制定并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管理和监督银行体系;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为政府和公众提供特定的金融服务。

由谁掌控

联邦储备系统的核心是联邦储备委员会,其7名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由参议院批准,任期可长达14年,一般由专职的银行家或经济学家组成。

联邦储备系统的主要决策机构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其12名有表决权的成员包括7名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以及5名地区储备银行行长,它控制着现代货币政策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工具:银行准备金率

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同时兼任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主席,是联储的发言人,在决定货币政策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权限,掌握着联邦储备系统的最高权力。

联邦储备系统表面分散,实际上权力相当集中,联邦储备委员会举行会议时,12个地区储备银行的行长均参加。联邦储备系统的结构参见P502图26-2

联储是否过于独立

联邦储备系统不属于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政府部门的任何一方,从法律上说,12大地区储备银行都是私有的,而作为整体的联储则又实际上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政府机构来进行活动的,当盈利目标和公众利益发生冲突时,会毫不迟疑选择后者。

然而首要的是,美联储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尽管它细心听取国会和总统的意见,甚至服从选举和任命的结果,但联邦储备委员会和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成员最终还是要根据它自己对国家经济谋利益的看法来决定货币政策,联储的决定不受其他任何人左右。

经常有人批评未经选举的少数人控制金融市场是不民主的,也有人认为,独立的中央银行是国家通货的监管人和恶性通货膨胀最好的防护者,并能保证货币政策不为临时的政治目标所干扰。

政策目标

联储的目标包括:使经济增长能实现其潜在的扩张能力;使就业率维持在高水平;使物价(货币的购买力)稳定;使长期利率保持在合理状态。

联邦储备系统概览(参见P503图26-3

联储有若干可供使用的政策工具以影响某些中间目标,以实现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低通货膨胀、产出的高增长和低失业率。

货币政策的三个主要工具是:

l 公开市场业务:在公开市场上买卖美国政府债券,以影响准备金水平。

l 贴现率政策:联储决定的利率被称为贴现率,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据此向该地区联储银行借取准备金。

l 法定准备金政策:确定并有权变动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

联邦储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参见P504表26-1

联储的资产绝大部分是美国政府债券,另外还有一些根据贴现率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和预支款。

负债方有两个独特的项目:通货准备金。通货是联储的主要负债,包括人们每天使用的硬币和纸币。银行准备金则可以作为商业银行在联邦储备银行的存款余额,这个数量加上少量的银行库存现金,就是成倍派生存款的准备金。

通过改变持有政府债券,联储可以改变银行准备金的总量,进而牵动最终决定货币供给总量的一系列环节。

253货币政策的基本要点

公开市场业务

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联储便能降低或提高银行的准备金数量。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买进政府公债以向银行系统注入更多准备金还是通过卖出政府债券来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

一个实例:假设联储认为出现通胀,并将债券卖给公开市场,政府债券的经纪人、商业银行、大型公司、其他金融机构及个人在购买时,通常会开出支票让联储从他们存款的某一家商业银行支取款项,假设联储将价值1万美元债券出售给投资公司K,该公司提供了凯奥特银行的支票,当这家银行付清支票时,它在联储的存款余额(准备金)就相应减少1万美元。当所有此类交易完成时,整个商业银行在联储系统的准备金就会大幅减少10亿美元。

(当联储买入时,就会以增加商业银行在联储存款的方式支付给债券卖方,从而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图表解说:参见P505表26-2,上述公开市场业务使美联储的资产(政府债券)和负债(商业银行的存款余额)下降了相同的数额10亿美元;对于商业公司,假定在央行保留的准备金为存款总额的10%,由于存款(投资公司K用于支付购买联储所出售债券)和准备金(也就是美联储的负债)也同样下降了10亿美元,导致了准备金的短缺,使得商业银行出售若干投资票据以收回短期贷款,使得相应银行的存款出现成倍收缩,当这一连锁反应最终结束时,各商业银行的存款会减少100亿美元(货币供给乘数的反方向作用),也就是货币供应量减少了100亿美元。

操作程序

最初,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每年召开8次会议决定货币政策。此后,1979年,推行“货币主义者实验”。今天,主要通过对联邦基金利率,即银行准备金的同行拆借利率,设定短期目标来进行操作。

联储的主要目的是稳定较低的通胀水平同时缓和产出和就业波动,倾向于关注包括经济预测在内的各种指示器,而不是决定于某一个变量。

贴现率政策:第二种工具

准备金不足时,商业银行可以向联邦储备银行借款,这些贷款在联储资产负债表上被计入“贷款与票据承兑”的资产项目中。这些贷款被称为借入准备金。借入准备金意味着银行准备金总量的增加,

早年,联储主要通过购买或贴现银行和企业的商业票据来控制货币供给,但由于相对被动而被公开市场业务取代,今天贴现窗口的主要作用是缓冲成员银行准备金的日常波动。

有时美联储会通过提高会降低贴现率(也就是商业银行向12个地区性联邦储备银行借款时的利息率),作为货币政策推行的信号。

今天,贴现率的重要性相对降低,有时被作为政策信号,但更多时候仅仅跟随市场利率的变动,以防止商业银行以较低的利率借入贷款然后以较高的利率发放贷款,谋取额外利润。

法定准备金的作用

准备金的性质 在一个自由市场的银行系统中,银行家需要在手头保留一些准备金,以现金及其等价物的形式保留存款的一小部分,以支付那些提取存款或者开具支票的存款者。很少出现所有存款都在同一时间被提取的情况,所以银行并不需要将所有存款都用作不能产生利息的准备金。通过将大部分存款投放于盈利性资产,只保留一小部分作为现金储备,银行就可以最大化获取经营利润,这具有革命性的一点,使得现代银行可以创造出货币。

法定准备金比率 有时银行没有保留足够的准备金以应付存款,导致银行危机。从此,银行必须保留一个特定比例的支票存款作为准备金,这种准备金应用于所有的支票存款,而与实际的现金需求无关。

在联邦储备规则下,银行必须持有一个固定比例的支票存款作为准备金,这个比例被称为法定准备金比率,银行准备金由“库存现金”(即银行持有的通货)和在联邦储备的存款组成。法定准备金的比率和变动情况参见P507表26-3

银行准备金比率高于一个谨慎的银行经营所需要的水平,是因为:高的准备金比率能使联邦储备得以控制银行所能创造的支票存款的总额,有助于联储完成其公开市场业务,

换言之,较高的准备金要求以及准备金本身的零收益性,使得银行只愿意持有法定的最低限度的准备金水平。这样,银行货币供给量就取决于银行准备金的保有量(由联储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决定)和货币供给乘数(由法定准备金比率决定),而这两者均由联储进行调整,也就使联储可以严格的对货币供给量进行控制。

法定准备金比率的变动 联储控制货币供应的最后一种工具是改变法定准备金。假设联储将法定准备金比率从10%上调至20%,即使不动用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来改变准备金数量,银行也必须将总的存款减少一半:法定准备金比率上升,银行的准备金不足,必须卖出债券或收回贷款,购买债券或贷款的客户从他们的支票账户中提出存款,直到银行准备金达到要求。在实际上,如此巨大的变动会导致利率迅速升高,投资、GDP和就业的大幅下降。

由于改变准备金要求会引起经济的过分的突然变化,所以常用破坏性更小的公开市场业务取代。

金融管制的趋势

历史上,金融部门往往是经济扰动和经济危机的根源,20世纪前半叶普遍采取监督管制的措施,大萧条到80年代,商业银行的利息率受到严格控制。然而,由于金融市场的竞争加剧,一系列高利率的新型金融产品出现,最终导致大萧条时期建立的监管体系崩溃。

80年代初的两个法案大大放松了对银行利率的管制,其理论基础是将交易账户与非交易账户分开。交易账户,如支票账户,主要用作支付手段;非交易账户,如储蓄账户,则用于投资,不用于支付账单。

现在,非交易账户有效的脱离了联储的管制范围,支票账户等交易资产也被放松了管制,同时,政府仍然扮演着银行管制“受托人”的角色。为了培养银行系统的信心并防止“银行自由化”,政府审查银行账目并接管破产银行。1999年国会废止了1933年开始实行的一项法案,该法案禁止银行提供经纪人和保险等服务以降低银行的金融风险,从而拆除了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隔墙”。

一些经济学家担心,在遭遇金融动荡时,享有政府存款保险的高度一体化管理的银行,甚至金融产业整体的金融风险很可能会增大。

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政策

准备金流 美元被作为价值储存手段和国际贸易与金融活动的交换中介而被广泛使用,美国以外的人也愿意持有一定数量的美元现金以买卖商品和抵御本国的通货膨胀。这些在银行系统的存款和美国国内的居民存款一样,会使银行准备金的总额增加,所以外国人所持有的美元货币的变动也能够引起美国货币供给量扩大或收缩的连锁反应。

因此,中央银行对银行准备金的控制会受到国外因素的干扰,联储可以通过分流的方法来消除这种影响。分流,是指中央银行将国际性的准备金流和国内货币供给隔离开,

汇率制度的作用 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都包含了对不同国家通货的使用,这些通货通过被称为外汇汇率的相对价格体系相互联系。

一个主要的汇率体系是浮动汇率制,即一国的汇率由市场供求力量决定,使用这一体系的国家可以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

另外一些经济体,使用固定汇率制,让本国的货币“钉住”一种或多种外国的货币。当一个国家实行固定汇率制时,必须使本国的货币政策与货币钉住的国家保持一致。

对外窗口 联储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起到美国政府政策主要执行机构的作用,联储代表财政部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各国货币,当财政部认为对外汇汇率的干预是必需时,联储就需要和财政部合作采取对策性措施,并在实际上成为财政部的代理人。

此外,当发生国际金融危机时,联储通常率先与其他国家或国际机构开展救援工作。

对货币供给的小结,如下:货币供给最终由联储的政策决定。通过法定准备金比率、贴现率,特别是公开市场业务,联储可以决定准备金的比率、货币供给量和短期利率水平。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和公众是合作伙伴,银行依靠准备金的多倍扩大而创造货币,公众则愿意将货币保存于各种存款机构。

B中央银行和联邦储备系统

254 货币传导机制

货币传导机制,就是货币变动量传导到产出、就业、价格以及通货膨胀变动的途径。

假定联储担心通胀,决定减慢经济增长速度,那么有:

1首先,联储采取措施减少银行准备金,主要通过公开市场出售政府债券。

2银行准备金每减少1美元会导致多倍的支票存款收缩,由于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加支票存款,从而减少了货币供给。

3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减少将会提高利率并紧缩信贷。利率的上升还将降低资产价格(例如股票、债券和房屋的价格),从而使人们已有的资产贬值。

4利率上升和财产减少之下,对利率敏感的支出,特别是投资将呈现下降的趋势。较高的利率水平、较紧的信贷条件以及财产价值的减少这三个因素相结合,将会制约投资和消费支出。

5最后,货币紧缩的压力将使总需求减少从而减少收入、产出、就业和通胀。

此外,随着产出和就业水平下降到应有的水平之下,价格上升就会趋缓甚至出现下降,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减轻。

将这些步骤总结如下:准备金(R)下降→货币总量(M)下降→利息(i)上升→投资(I)、消费(C)、净出口(X)下降→总需求(AD)下降→实际GDP下降且通货膨胀下降

255 货币市场

货币传导机制的第三个步骤是利率和信贷条件对货币供给量变化的反应。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交易需求,货币供给由私人银行系统和中央银行共同决定。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

货币供求曲线(参见P510表26-5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市场利率。假定联储使货币供给保持在一个恒定水平;利率上升时,个人和企业将把资金从低收益或无收益的货币转到高收益的资产上,所以货币持有量会随着利率的上升而下降,这两者的交点,货币市场达到均衡,也就决定了市场利率。

利率是为了获得货币使用权而支付的价格。利率由货币市场决定,而货币市场是指短期资金借贷市场。重要的利率包括以下的短期利率:3个月短期国库券利率以及短期商业票据(大公司所发行的票据)利率。联储的主要职责就是联邦基金市场上运作并影响联邦市场的利率。就长期利率而言,则包括10年或20年的政府和公司债券的利率和房地产抵押贷款的利率。

当均衡利率为4%,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个4%的水平上,联储制定的货币供给目标才与公众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一致。当利率高于这一水平,人们就会通过购买债券或其他金融工具来减少所持有的多余货币,从而将市场利率下降到4%这一均衡水平。

货币市场变动(参见P511表26-6

假定联储担心通货膨胀,并通过出售证券和减少货币供给来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意味着市场利率必须升高以诱导人们将货币换成债券或其它非货币资产。

货币需求也常发生波动。如油价的上升提高了整个价格水平,增加了货币需求量,使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由于供给量保持不变,所以引起均衡利率的上升。

关于货币市场的小结:货币市场受到以下两个因素影响:公众持有货币的愿望(用货币需求曲线DD表示);联储的货币政策(在图中被表示为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给量,SS曲线)。两者的交点决定市场利率i。一项货币紧缩政策会使SS曲线向左移动,从而提高市场利率;国民产出或价格水平的提高则使DD曲线向右移动,从而使利率上升。同理,货币供给扩张或货币需求减少具有相反的作用。

256 货币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图解(参见P512表26-7

如果担心经济衰退,联储可能会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来增加货币供给,市场利率随之降低,从而导致总需求中利率敏感型投资的支出的增加(企业的设备,个人的住房等)。

此外,低利率使得资产价格上升:利率下降一般会使财富价值增加(股票、债券和住房价格上升);利率降低且贷款容易时,人们倾向于在汽车及其他高价耐用品上花费更多;利率的降低会降低美元的汇率,使得净出口量增加。

最后,上述的投资(企业投资,个人投资,净出口业务的外国净投资)总额增加,经过乘数效应使得GDP也随之增加。

这就是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中间目标来影响最终目标的途径。

1982年衰退中的经济政策

1979年的美国,由于低失业率和石油价格的冲击,通胀上升至13%。联储在当年推出“货币主义实验”,倾向于准备金和货币供给的增长,而不是利率的增长,希望通过明确果断的制定货币总量目标的战略,有助于降低通胀。

改革使得货币供给增量大幅减少,利率升至美国南北战争以来的最高水平,投资等支出明显减少,引发了大萧条以来的最大经济衰退,同时到1982年,将通胀成功控制在4%。

随着衰退的加剧,联储怀疑自己的政策是否过于严厉,于是决定逐步放松它的货币政策,结果是利率大幅下跌,房地产支出几乎增加一倍,经济也在1983年迅速复苏。

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政策

1979年-1982年的货币紧缩政策使得以美元记账的资产利率上升,受美元高利率的吸引,投资者纷纷购买美元债券,导致浮动汇率下的美元升值,鼓励进口,损害出口,使得美国净出口额下降,从而降低了总需求量、GDP和通货膨胀率。

对外贸易打开了货币传导的另一个通道,如同影响国内投资,货币政策对国际贸易也有相同影响。紧缩货币会减少国内和国外的投资,因而降低产出和价格。货币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进一步强化了对国内经济的冲击。

AS-AD框架中的货币政策(参见P515表26-8

货币供给的增加导致总需求的增加,引起AD曲线右移,这种移动表明,在存在闲置资源(此时供给曲线较为平缓)的情况下货币扩张的作用:货币的扩张能增加总需求并实际产出产生有力的影响。其作用过程依次如下:货币扩张降低市场利率,刺激对利率敏感部门的支出,如企业投资、住房购买和净出口等。总需求通过乘数机制得以增长,从而使得产出和价格高于原来就将会有的水平。基本顺序是:M上升→i下降→→I、C、X上升→AD上升→GDP和P上升

同时需要注意闲置资源的作用,在一个充分就业的经济中,较多的货币存量追逐相同产出的结果,一般都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

货币的长期影响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供给在长期内将主要影响价格水平,而对实际产出很少产生或不会产生影响。在图26-8中,短期内,当存在闲置资源从而AS曲线(供给曲线)相对平缓时,货币的变化将影响总需求并改变实际GDP;在长期中,随着工资和价格的调整,AS曲线将趋于垂直,这样AD变动对产出的影响就削弱了,而对价格的影响则变得显著。这意味着,在长期中,随着价格和工资变得更具弹性,货币供给的变化对价格水平影响较大,而对实际产出影响较小。

研究表明,在短期中,名义GDP的变动中,有2/3是产出的变动引起的,其余的1/3则是由价格引起的。当价格保持稳定,货币供给增加10%,名义GDP将随之增加10%,短期内实际GDP大约增加7%,价格增加3%;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不断上升,产出却可能出现下降;假如所有的调整最后都能反映在价格上,则所有名义变量(GDP紧缩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名义GDP、名义工资、货币供给量、消费额、美元表示的进口量、财富的货币价值),都会比原来上涨10%,而实际GDP、实际消费、实际工资、实际收入以及财富的实际价值,并没有因为货币政策而发生变化。因此,在长期中,货币是中性的,即货币供给的变化对实际变量没有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货币变化导致所有名义变量同比例变动并非普遍规律:长期可能长达几十年;某些事件对经济产生干扰;利率的变化可能受银行破产、贸易变化等干扰而对经济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另外,任何一个现代国家都会同时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从总需求到总供给

总需求AD是由外部的或自主性的因素(如投资和净出口)与政府政策(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共同决定的,在短期内,这些因素的变动会导致支出、产出和价格的变动。

在当今多变的世界中,经济会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冲击,由于不存在消除宏观经济波动的自动纠正机制,政府就负有减轻商业周期波动的责任。虽然在20世纪的后期,美国有幸避开了长期经济低迷,但日本,欧洲和东亚诸国,都经历过高通胀和失业,货币危机和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的风暴。这些现象表明,不存在一个万能的良方,使经济在面临各种冲击时都能消除通胀和失业。

Copyright © www.huweihuang.com 2017-2018 all right reserved,powered by GitbookUpdated at 2019-08-04 11:05:42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