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消费与投资
储蓄和投资比较多的国家,其产出、收入和工资增长率也往往比较高。
在经济周期的扩张时期和紧缩时期,消费和收入的互动关系所发挥的作用大相径庭。消费者支出的快速增长驱动了美国经济在90年代末的繁荣,高税率和消费者信心不足导致的消费下降是同一时期日本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
A 消费和储蓄
消费指的是居民户在最终的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储蓄则是个人可支配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消费的主要项目包括住房、汽车、食品和医疗等,可以分为三大类: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务。
226 预算支出模式(参见P428图22-2)
调查表明,可支配收入作为消费开支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是很重要的。食品开支在收入中的百分比随着收入的提高而下降。在低收入时,储蓄为负值,在高收入时,有大幅度增长。这一消费模式被称为恩格尔定律。
20世纪消费模式的演进
由于相对于收入增长的缓慢,美国家庭在食品和服装上的开销在总支出的比例不断下降。相对的,美国家庭在交通、娱乐、住房和医疗保健(由于政府开支的增长,医疗保健占家庭预算的比重变化不大)的数量迅速上升。
227 消费、收入和储蓄
个人储蓄是收入中没有用于消费的部分。个人储蓄率是个人储蓄额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经济研究表明,收入是消费和储蓄的首要决定因素。不论从绝对值还是占收入比例,富人都要多于穷人。非常穷的人会有负储蓄:往日储蓄的减少或者更多的债务。
收支相抵点是指,一般家庭既不储蓄也不负储蓄,而是恰好消费掉其全部收入。
消费函数
作为宏观经济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消费函数反映的是消费支出水平和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关系。(参见P430图22-3)
盈亏平衡点
在上述消费函数图22-3中,45°线上的点到到横轴(消费)和纵轴(可支配收入)都相等,消费曲线与其相交的点,就是盈亏平衡点(或收支相抵点)。当消费函数处于45°线的上方时,消费大于可支配收入,家庭是负储蓄,处于45°线下方时,家庭有正储蓄。负储蓄或正储蓄的数量通常用消费函数与45°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来衡量。
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表明的是储蓄水平和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参见P431图22-4),由消费函数得到,是45°线与消费函数的垂直距离。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当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美元时,人们所额外增加的消费量。在经济学中,“边际”意味着额外的,“消费倾向”是指愿意接受的消费水平。
作为几何斜率的边际消费倾向(参见P432图22-5)
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函数的斜率是一致的:消费函数的斜率所衡量的是可支配收入每变动1美元时所引起的消费量的变动,也即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MPS被定义为在所增加的每1美元可支配收入中被用来增加储蓄的部分。边际储蓄倾向和储蓄函数的斜率一致。
由于增加的每1美元收入都必然分摊为相应增加的消费和储蓄,所以MPC与MPS互为镜像,MPC+MPS=1
228 国民消费行为
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方法:先考察个体的经济活动,再加总所有个体以研究整体经济的运作方式。
消费行为对于理解短期商业周期和长期经济增长都极为重要。短期看,消费是总支出的主要部分,消费的急剧波动,很可能通过对总需求的冲击来影响就业和产出。另一方面,未被消费的储蓄部分即是一国可以用于投资新资本品的部分。
消费和储蓄行为是理解经济增长和商业周期的关键。
消费的决定因素
当前可支配收入
消费通常紧随每年可支配收入的变动而变化。日常观察和统计研究都表明,当前可支配收入是决定一个国家消费的核心因素。
永久性收入和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
一般来说,消费者在选择其消费水平时,既会考虑当前收入,也会预期其长期收入。
永久性收入指的是收入的趋势水平,也即剔除了暂时的或瞬时的影响之后的收入。这一理论暗示,消费者不会对所有收入变化做出相同的反应。如果收入看起来是永久性的,人们会消费掉大部分增加的收入,如果收入有明显的暂时性,所增加的大部分会被储蓄起来。
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们储蓄是为了熨平生命全程中的消费波动。一个重要目标是保障退休后仍有一份适当的收入。这一理论暗示:社会保障可以为退休人员提供慷慨的收入支持计划,从而减少中年劳工的储蓄。
财富和其他影响
较多的财富会导致较多的消费这一事实,叫做财富效应。财富的迅速增加或减少会导致消费活动的急剧变化。
国民消费函数
通过表示各年的消费和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散点的线,称为“拟合的消费函数”,这个函数表明消费紧随收入而变动。
储蓄率的下降
20年来,美国储蓄率持续下降引起了经济学家的警惕。从长期看,一国资本存量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国民储蓄率。当一国储蓄较多时,资本存量和潜在的生产能力迅速提高;当储蓄较低时,基础设施就会变得陈旧。
个人储蓄下降的几个潜在原因:
1, 社会保障体系。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减弱了预防性储蓄的必要性。
2, 资本市场。在政府的帮助下,资本市场发展了更多的借贷手段,由于信用便利,流动资产很少的人也会减少储蓄。
3, 财富的快速增长。股市的繁荣带来财富的增长,由于“财富效应”,个人储蓄率从而降低。
储蓄的另一种衡量
对于家庭和整个国家,储蓄的衡量方法是不同的,国家储蓄在国民收入账户中统计,是可支配收入(不包括资本利得)与消费之间的差额;个人储蓄则在个人资产负债表中记账,是个人实际净资产价值(资产与负债的差额,并根据通货膨胀进行调整)的年度变化,包含了资本利得的实际价值。
国民收入账户的统计结果和按照家庭资产负债表统计的储蓄率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后者包含实际净财富(包括资本利得和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变动,股价上升导致家庭资产负债表的储蓄率保持高水平,但国民收入账户的储蓄率却在剧烈下滑。(参见P437图22-9)
由于家庭的高储蓄率之表明账面价值,而股价的上升可能并不反映经济生产率的真实情况,泡沫经济中资产价格的上升使人们感到更富裕,但实际上经济并未能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B 投资
私人支出的第二大部分,投资,有两个作用:投资的大幅度变动会对总需求产生重大影响,进一步影响短期产出水平和商业周期;投资导致资本积累,提高潜在生产能力和总供给,促进长期经济增长。
经济学中“投资”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代表的是生产性资本和资本品存量的增长,而并非个人购买土地或买进其它财产凭证的金融资产的交易。
229投资的决定因素
这部分着重放在私人国内总投资I,而不包括社会总投资的其它部分:国外投资、政府投资和在人力资源和知识进步上的无形投资。
私人国内总投资主要类型是:住房、固定设备、软件、建筑以及存货的增加。其中,居民住房约占四分之一,企业的投资占了约七成。
企业只有在预计购买资本品会带来利润,也即大于成本的收入时才会进行投资。
收入
一个重要因素是,一项投资有助于增加总体产出水平,增加企业收入。更为一般的,投资取决于整体经济活动将会产生的收益。
成本
投资品会持续使用很多年,对耐用品而言,资本的成本不仅包括资本品的价格,也包括为其借款的利息和为其收入所付的税金。
投资者常常是通过借款来为购买资本品筹措资金,借款的成本就是借入资金的利息率。
政府的税收也影响投资成本,有些税收抑制投资,有些特定领域(如住房)的优惠政策又会鼓励投资。
预期
第三个因素是利润预期和企业信心。投资首先是一种赌博,赌的是投资获得的收益会超过投资的成本。因此,投资决策命悬于对未来时间预期的或预测的细线之上。
230 投资需求曲线
政府主要是靠利率影响投资。为了在不同投资项目间做出抉择,企业会比较各项投资所能获得的年收益和投资的成本,而投资成本的大小取决于利率的高低(假设所有资金都是借入的),年收益和年成本之间的差额就是年净利润。
投资需求曲线是一个向下倾斜的阶梯型函数,说明了在每一个利率水平上将会投资的数量。(参见P439图22-10)
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
GDP的增长和企业的乐观预期使曲线向外移动,税收的增加使曲线向内移动。
投资是支出中最容易变动的部分。投资行为的不可预测性主要来源于:现产品的成功或失败,税率及利率的变化,政治倾向和为稳定而采取的政治措施,以及经济生活中类似的随机事件。
事实上,在每一个商业周期中,投资的波动都是经济繁荣或衰退的驱动力。
走向总需求理论
宏观经济学存在两个主要的分支:商业周期和经济增长。凯恩斯经济学讨论投资、政府支出及税率、外贸、货币供应的变动如何影响经济的其他部分,以及实际GDP相对充分就业的潜在生产能力的偏离,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如何随着经济的衰退或景气而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