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通货膨胀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历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并存的局面,原因在于货币政策成功的将产出控制在通货膨胀所导致的产出过剩和通货紧缩导致的经济衰退之间。成本控制得到更严格的强调,工会成员减少,灰色就业增加,职业道德强化,有效抑制了工资的增长,与此同时,计算机和其它新经济产品价格的明显下降,石油市场和商品市场相对沉寂,从而保持了低水平的通货膨胀。
在通货膨胀的方程式中,应该新增加一项:不断增长的生产的全球化。美国的国内企业发现,它们在制定价格时要受到国际市场上竞争对手价格的限制。
A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影响
290 什么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今天,我们用价格指数,即成千上万种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来计算通货膨胀。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以某年的价格水平为基准来衡量市场上各种消费和服务的成本。GDP紧缩指数就是GDP的价格。
通货膨胀率即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参见第21章有关内容
通货膨胀的历史
通货膨胀与市场经济一样古老,根据P619图32-2在工业革命以前,实际工资(工资率除以实际价格指数)曲线总是忽上忽下;通货膨胀不一定伴有实际收入的下降;大约从1800年以来,实际工资一直在稳步上升,迄今已上升10倍以上。
根据P620图32-3,直到二战,美国实行金本位和银本位的结合,消费价格在战时上升,在战后衰退时回落,但二战之后,价格和工资只升不降,在经济衰退时只是增长的缓慢一些。
P620图32-4表示20世纪后半叶用消费者价格指数计量的通货膨胀,可以看到90年代出现的稳定的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三种类型
低通货膨胀
价格以个位数的速度缓慢上涨并且可以预测,物价相对稳定,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因为这些货币在一个月或一年之内不会有很大变化,人们愿意签订以货币形式表示的长期合同。
急剧通货膨胀
总价格水平以2位数或者3位数上涨,这种通胀局面一旦稳定下来,就会形成严重的经济扭曲,大多数经济合同会以某种价格指数或外币加以指数化。货币贬值迅速,人们仅在手中保留最低限度的货币以应付日常交易所需,金融市场消亡,大量资本外逃,人们囤积物品,购置房产,出借货币的名义利率大幅上升。
恶性通货膨胀
当这种通胀袭来,各种价格以每年百分之一百万,百分之一百亿的惊人速率持续上涨,市场经济变得一无是处。历史上,恶性通货膨胀几乎总与战争或革命相伴。
南北战争期间,南方邦联发生恶性通货膨胀:过去是兜里装着钱,买一篮子食物回来;现在是提着一篮子钱去,兜里揣着食物回来。每个人都在囤积东西,抛弃“不值钱”的纸币,人们的生活部分的退回到极不方便的物物交换时代。增加人们不停往来于银行的“皮鞋成本”。
20世纪20年代,德国魏玛共和国发生恶性通胀,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价格指数从1 上升到10 000 000 000。(参见P621图32-5)
通货膨胀的普遍特征
首先,对货币的实际需求(货币存量除以价格水平)急剧下降,人们抛出货币,以减少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其次,相对价格变得极不稳定,加之由这些波动导致的分配不公和价格扭曲,势必给工人和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通货膨胀的影响曾被凯恩斯精确的表述为:当通货膨胀来临时,货币实际价值每月都要产生巨大的波动,所有构成资本主义坚实基础的,存在于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永恒关系,都变得混乱不堪或者几乎完全失去意义,获得财富的途径退化到依靠赌博和运气的境地。
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
价格增长可否预期是区分通货膨胀的一个显著标志,可预期的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效率,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变动的价格仅仅成为人们调整自己行为的标准。
事实上,通货膨胀往往是不可预期的,由于通货膨胀随机的重新分配财富,就好比强迫人们去玩彩票赌博一样。
通货紧缩的困境
通货紧缩和低利率同样会导致经济运行困难重重。
通货紧缩会导致货币政策无效。如果价格水平因为衰退而开始下跌,央行可以通过增加银行储备金和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发展,但如果价格下降的很快,真实利率就会变得很高。如,名义利率为0.25%,价格水平每年下降3.75%,则实际利率为4%。而名义利率最低只能为零,因为当利率为零时,债券就是现金,人们不会愿意持有负利率的债券。但真实利率仍然高达3.75%,无法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于是央行就陷入了“流动性陷阱”的泥沼,其调节经济的武器库已经消耗殆尽。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后,由于土地和股票价格的大幅下跌,长期的经济衰退,日本经济陷入持续性的通货紧缩时期。日本央行在通货紧缩和零利率面前显得束手无策。
对待通货紧缩和流动性陷阱的防护措施是运用财政政策提高总需求,并且不会带来提高利率水平带来的危害。大部分经济学家相信最好的防守是进攻:可以通过保持高就业水平和逐渐上升的价格水平来远离通货紧缩。
291 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
各国中央银行反对通货膨胀的决心是一致的。通货膨胀代价高昂的原因在于,它会导致相对价格产生变化,从而导致:
l 收入和财富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再分配。
l 不同商品的相对价格和产出的扭曲,有时是整个经济的产出和就业的扭曲。
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人们所持有的资产与负债的种类有差别而造成的。如果通胀持续很长时间,市场利率中会逐渐包含对通货膨胀的补偿部分,这样调整之后,收入和分配就不会再发生大规模的再分配了。
由于制度的变迁,今年的实际情况表明,普通股票与通货膨胀的变动方向相反,寡妇和孤儿的社会抚恤金根据消费价格指数化,而不再受通胀影响,很多债务也按照利率上下波动。
通货膨胀对再分配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人们手中财富的实际价值来实现。一般来说,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会将财富从债权人手中再分配给债务人,有利于债务人而有害于债权人。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下降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在更多时候,通货膨胀只是将收入和资产搅合在一起,随机的在全体居民中随机分配,而不会只冲击某些单个群体。
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除了收入再分配,通货膨胀还会影响经济效率和总产出。
通胀损害经济效率,是因为它会扭曲价格和价格信号,当通货膨胀高达每月20%,商店就会频繁变动价格,以至于价格变得混乱无序,令人无所适从。
流通中的现金是名义利率为零的货币,通货膨胀会使现金的实际利率降为负的,从而扭曲货币的使用,人们更愿意持有实际资源,减少货币持有量。
通货膨胀还扭曲税收。以写明的美元计价的税收的实际价值会下降。在计算免税收入时,以美元价值固定的免税额实际价值减少,相对而言,缴纳税收的实际价值却上升。另外,税收法案并不区分实际收益和仅用来补偿通货膨胀的收益。通货膨胀还带来菜单成本,即:价格发生变动时,公司必须消耗实际资源以调整价格,如饭店菜单、价目表、商品标签。
宏观经济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前,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一直伴随着较高的就业和产出水平,在通货紧缩时期,资本和劳动力都呈现高度失业状态。
详细的分析表明,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正相关关系只是暂时的:低通货膨胀的国家经济增长最为强劲,高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国家的增长则较为缓慢。(参见P624图32-1)
理想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零通货膨胀率的目标虽然美好,但在现实中没有可操作性。如果平均工资水平保持稳定,则势必意味着工资有升有降,但工人和工厂都既不愿意接受货币工资的下降,这意味着,相对于2%-4%的通货膨胀率而言,零通货膨胀率可能伴随着较高的持续失业水平和较低的产出水平:工资下降的刚性影响公司调整实际工资的能力,进而导致就业人数减少的无效率。
小结
尽管经济学家也许反对为通货膨胀率设定精确的目标,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一个可预期的缓慢上升的价格水平能为经济的健康成长提供最好的环境。温和的通货膨胀对于生产率和实际产出几乎没有影响,急剧或恶性的通货膨胀会严重的损害生产率,并通过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殃及到个人。
B现代通货膨胀理论
292 AS-AD框架中的价格
通货膨胀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但无论供给还是需求引发,都有一个重要特征:累积一种内在能量,一旦爆发就很难平息。
惯性通货膨胀
在现代工业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具有极大惯性,在改变通货膨胀率的重大经济事件发生之前,它会保持同样速率,即为惯性通货膨胀。
在某一既定时期,经济中持续存在的通货膨胀率与人们的期望相适应,这种纳入经济当中的惯性通货膨胀率一般持续不变直到下一个冲击的到来。惯性通货膨胀率也被称为核心/预期/基础 通货膨胀率。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当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经济潜在生产能力,就会发生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使物价上升以平衡总需求和总供给。也就是说,需求方的货币竞相追逐有限的商品供给,从而提升价格,由于失业率下降,劳动力变得稀缺,工资也被抬高,从而加速通货膨胀的到来。
需求通货膨胀背后有一个重要因素是货币供给的快速增加,其导致总需求增长,使价格水平升高。(参见P625图32-6)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仅仅是降低一些,价格水平仍然上升。
在失业率很高且资源利用不足时,由于成本上升造成的通货膨胀,叫做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两个例子:工资的刚性增加,石油危机期间,石油价格的大幅上升。
预期和惯性通货膨胀
大多数价格和工资着眼于未来的经济形势,厂商和工人倾向于在自己的经济决策中考虑到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由于修正通货膨胀预期和调整大多数的工资和价格需要较长时间,所以只有在出现较大的经济冲击或经济政策变化时,惯性通货膨胀率才会发生变动。换言之,惯性通货膨胀率很像一种可以自我兑现的预言。
从图上分析,当AS和AD曲线以相同比率稳步上移时,就会发生惯性通货膨胀。(参见P627图32-7)
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
利用图32-7分析可知,供给和需求的冲击可以降低价格水平,使其低于原本能达到的水平。但是,由于通货膨胀的内在能量,该经济可能会仍然存在通货膨胀问题。
293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显示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其基本思想是:当产出高、失业率低时,货币工资和价格就趋于快速上升。
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在P628图32-8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背后,有一条重要的通货膨胀算术:假定劳动生产率(人均产出)以每年一定的速率上升,且各企业根据平均劳动成本来确定自己的产品价格,那么,工资增长和价格增长之间的差额就是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价格P总是与工资W • 劳动时间L / 产出Q 成比例,此时有
通货膨胀率=工资增长率—生产率增长率(参见P628补充材料)
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
图32-8中的菲利普斯曲线非常不稳定,基于埃德蒙•菲利普斯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研究,有关通货膨胀的现代理论将长期和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区分开来。图32-8向下倾斜的情况只适用于短期情况。从长期看,存在一种与稳定的通货膨胀相一致的最低失业率,称为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或NAIRU。
当经济处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时,那些作用于工资和价格通货膨胀的向上和向下的力量得以平衡,从而通货膨胀不存在改变的趋势。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是指在没有向上的通货膨胀压力的情况下,能够长期维持的最低失业率。
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意味着经济的运行可以被分为三种状况:
l 超额需求。当市场上商品极度紧缺,失业率低,产能被高度利用,价格和工资上涨,出现需求推动型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会不断上升。
l 超额供给。经济衰退时,失业率高,工厂闲置,商品被打折出售,工人不再要求涨工资,工资和价格趋于适度上升。
l 中性压力。职位空缺引起的工资上涨压力和失业引起的工资下降压力相互抵消,如果没有供给方面的冲击,如石油价格的急剧变化,经济处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状态,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
从短期到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基本的思想:是当价格变化没有被预期到时,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趋向上移或者下移。(参见P629图32-9)
l 第一阶段。失业处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水平,不存在供给或需求的意外冲击,经济运行位于位置较低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l 第二阶段。经济扩张降低了失业率,产出超出潜在水平,工资和物价加速上升。通货膨胀预期尚未变化,经济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上移。
l 第三阶段。人们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升高,并体现在工资和价格的制定中,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新的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于第二阶段的实际通货膨胀率。
由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升高,即使失业率保持不变,第三阶段的通货膨胀率也要比第一阶段高,尽管两者会经历相同的实际GDP和失业率。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并不存在永久的此消彼长的关系。
相反,在衰退期间,当失业率上升,实际通货膨胀率降低到惯性通货膨胀率以下,惯性通货膨胀率也会随之下降,当经济回复到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水平时,就会享有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只要失业率低于(高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就会有上升(下降)的趋势。
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定义了“过度紧缺/通货膨胀率上升”和“高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下降”二者间的一个中性地带。在短期内,可以通过把失业率提高到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之上来降低通货膨胀率,但从长期看,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就是经济可以保持的一个最低失业率。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位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处的垂线。
数量估计
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很难准确估计,按照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这个数字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增长,1980年达到6.3%的最高值,然后逐渐滑落。(参见P631图32-10)
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之谜
美国在90年代经历了一个宏观经济繁荣、稳定的特殊历史时期:产出迅速增加,失业率急剧下降,通货膨胀率保持了30年来的低水平。
大多数美国人对经济的强劲增长保持乐观,宏观经济学家却对工资和价格的不寻常表现迷惑不解。一般认为,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为5.5%,但从1997年开始,失业率连续三年低于5%,通货膨胀率却在此期间下降。(参见P632图32-11)
许多古典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这种情况是菲利普斯曲线棺木上的又一根铁钉,另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是特殊原因造成的。
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的观点是:由于订交货期间缩短,价格水平下降,可置换劳动的软件和设备日益容易获得,美国企业的定价权基本丧失殆尽。前苏联国家的市场逐渐向西方开放,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不断增加,这些都极大的释放了全球经济的能量,促成通货膨胀的下降。用于冷战的财政支出削减,全球资源更多投向私人部门,经济管制的放松,解除了经济瓶颈,使得供给更为灵活,这些也极大地制约了价格的上升。1997年和199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也降低了能源价格和其他主要投入品的价格,从而使通货膨胀保持了较低的水平。
对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的质疑
没有得到宏观经济学家一致认可的问题包括:数值难以确定;长时期的高失业率会导致劳动技能的退化,造成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的上升;失业率高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生产能力的短缺是否可以避免通货膨胀的不断加剧?
过去20多年的欧洲表明,这些担忧并非毫无根据。20世纪60年代,英德法的均衡失业率似乎在1%-2%之间,在经过十年的停滞和就业机会的缓慢增长之后,劳动市场的均衡似乎处在6%-12%之间。
小结:
l 短期内,总需求的增长会将失业率降低到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之下,但同时会推高通货膨胀率。而衰退和高失业则趋向于降低通货膨胀。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一种替代权衡的关系。
l 当通货膨胀率高于或低于人们的预期时,预期会自我调整,而这种调整一般会推动菲利普斯曲线上升或下降。
l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位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处的垂线,只要失业率低于(高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就保持不断上升(下降)的趋势。
l 菲利普斯曲线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是不稳定的。
C 反通货膨胀的两难困境
经济总是在不断适应政治力量和技术革命的过程中演进的。
294 判断与代价
长期有多长
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中呈垂直状态,研究表明,由于调整预期、劳工合同及其它长期合同的重新谈判,还有这些因素逐步渗透到经济体系中都需要时间,所以经济上的充分调整至少需要5-10年的时间。
降低通货膨胀率的代价
一个国家可以通过暂时减少产出和提高失业率的办法降低通胀。研究表明,通货膨胀率每下降1%,年GDP就要降低4%。
在菲利普斯曲线上,如果曲线比较平坦,则降低通货膨胀率就要以较高的失业率和产出损失为代价;如果曲线比较陡峭,失业率的小幅上升就可以带来通货膨胀率的快速下降。统计表明,若要使通货膨胀率降低1%,失业率就要在一年内持续的高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2%。
根据奥肯法则,当失业率高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2%,实际GDP水平就要比潜在GDP水平下降4%。按1999年潜在GDP为10万亿计算,通货膨胀率下降1%的GDP下降代价大约是4000亿美元。对20世纪80年代经济衰退实际状况的统计表明,反通货膨胀每个百分点的代价是GDP的4.8%,2750亿美元。(参见P633表32-2)
294 对策与效果
信用和通货膨胀
反通货膨胀政策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政策信用的作用。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既然通货膨胀是取决于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如果一项信用货币政策,预先强制确定一个固定的低通货膨胀率目标,会降低人们的预期,并最终自我实现。
也有经济学家并不认同:严厉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对受到恶性通货膨胀等严重冲击的国家来说可能有效,但对于美国却并不适用。当采用大规模裁员的方法控制通货膨胀时,农民和工人示威游行并包围住白宫,国会和总统往往只会心慌意乱。1980-1984年,政府以一种明确且强有力的姿态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但所付出的代价却非常之大。(参见P633表32-2)
考查了其他国家抑制通货膨胀政策之后,经济学家得出以下结论:
在高通货膨胀时期,宏观经济一般表现不佳,高通货膨胀对于经济增长是负面的。依据18个经历过高通货膨胀国家的样本数据,在通货膨胀时期,人均真实GDP平均每年降低1.6%,在低通货膨胀率时期,平均每年增长1.4%.汇率的稳定会使真实GDP和真实个人消费量有一个初始的扩张。
如何降低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代表着经济生活中有效率的失业水平,是供需摩擦产生的结果,所以降低其并没有很大的实质意义。
另一些经济学家强烈反对: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可能高于理想的失业率水平,劳动市场上存在着溢出效应或外部性,雇主并不承担被解雇工人的成本,降低这种失业率可以增加一国的净经济福利。
可以使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下降的措施:
l 改进劳动市场的服务。可以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如工作介绍一览表,来减少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
l 支持培训计划。大多数失业者都是拥有较少的技术,或者擅长技术的产业发展不景气,政府或私人的培训可以使他们提高在新兴产业的技能,不但可以使人们自食其力,而且减轻政府转移支付的负担。
l 消除政府障碍。政府采取的保护失业者的福利政策,降低了其寻找工作的积极性。过去的20年中,美国大力削减了其慷慨的收入保障计划,尽管可能提高了低收入家庭的劳动参与率,但对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的影响并不明显。如果削减福利真的可以将那些造成失业率升高,既无技能又无经验的劳工投入到劳动市场的话,也许可以导致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的改善。
考查通货膨胀的历史和关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理论之后,可以谨慎的得到如下结论:
经济评论家认为,在北美和欧洲经常出现的高失业率现象,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主要缺陷。事实上,失业率有时候必须高于该国社会性最优水平以保证价格稳定。价格稳定和低失业率两者不可兼得是现代社会最痛苦的困境之一。虽然美国在过去的10年里没有出现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但其它国家显然没有这么幸运。